西服
西服的历史发展:
源于北欧南下的日尔曼民族服装据说当时是西欧渔民穿的,他们终年与海洋为伴,在海里谋生、着装散领、少扣、捕起鱼来才会方便。
它以人体活动和体形等特点的结构分离组合为原则,量身定做西服,形成了以打褶(省)、分片、分体的服装缝制方法,中袖西服,并以此确立了日后流行的服装结构模式。也有资料认为,西装源自英国王室的传统服装。它是以男士穿同一面料成套搭配的三件套装,由上衣、背心和裤子组成。在造型上延续了男士礼服的基本形式,属于日常服中的正统装束,使用场合甚为广泛,并从欧洲影响到国际社会,成为世界指导性F服装,即国际服。
西服的历史发展:(在20世纪,韩版西服,又因为这种套装多为活跃于政治、经济领域的白领人员穿用,故也称作“工作套装”或“实业家套装”(Business Suit)。)
样式变革二——20世纪40年代
男西装的特点是宽腰小下摆,肩部略平宽,胸部饱满,领子翻出偏大,袖口裤脚较小,较明显地夸张男性挺拔的线条美和阳刚之气,此时的女外套也同样采用平肩的掐腰,但下摆较大,在造型上显得优雅而富于女性高雅之美。
西服的基本含义:
西装也有国家标准。
男西服:GB/T 2664-2009,女西服:GB/T 2665-2009,男、女西裤:GB/T 2666-2009.
西装又称作“西服”、“洋装”。西装是一种“舶来文化”,西服,在中国,人们多把有翻领和驳头,三个衣兜,衣长在臀围线以下的上衣称作“西服”,这显然是中国人民对于来自西方的服装的称谓。